佛山人才网>>佛山资讯
敢于创新 张槎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588次 发布日期:2018年4月20日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陈莎、邓磊报道:敢于向“三旧”改造要发展空间,是工业大镇张槎贡献的样本意义。其将城市的治理目标与群众的利益诉求彼此成就,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创新的工作机制共冶一炉,却又让这份意义具有了更广泛的现实指导性。

  理念先导——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蓝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多年来,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一场场领风气之先的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创新,无一不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在催化和引领。

  佛山人尤其知道,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不管是发展体制、发展动力,还是发展路径、发展价值,正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走过千山万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履险如夷。

  地域狭小的禅城,弹丸之地的张槎,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以从街道干部、村干部到村民全覆盖的理念之变,涵养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无限潜能。

  2014年,当张槎街道开始启动拆除村级“三旧”改造时,很多人基于惯性,仍然希望建设物业出租,不愿意改建公共配套和绿地。

  如今,为了配合河涌整治,莲塘村原本只应拆迁河岸两旁2000多平方米旧物业,但村委会还是主动提出增加3000多平方米的拆迁目标,借此提升村居环境。村尾村免费拿出河边8000平方米的土地,拆除约10000平方米的旧物业,用于修建河边体育公园。

  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立场之变里,我们看到一个藏富于民的城市在物质极大丰裕、经济极大增长后,从基层迸发出由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转轨的自我觉醒力量。

  毋庸置疑,佛山的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风口,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机遇。然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意味着对旧观念和既得利益的摈弃,须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理念相容、目标相容、动机相容、行动相容。

  村干部说:“做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以前有地建厂收租,现在不行了,要有配套才能筑巢引凤。”村民说:“家门口脏乱差,生活幸福指数就低,所以我们非常希望环境整体提升。”正是上下一致对何为美好生活,何为幸福感、获得感的体认,让张槎形成以“三旧”改造、城市更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工业大镇的资源禀赋、产业格局、发展定位、利益诉求的框架里描绘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蓝图。

  机制创新——以求新求变活力冲破守成暮气

  马克思曾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观念问题的实质是利益问题。实现利益结构的调整,必须依靠不断的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

  村尾村推动始平公园建设时,规划占地一半是村集体用地,一半属于南区村小组厂房。在多次协商后,双方决定以村尾村的集体用地置换南区村小组的公园规划用地。

  大富北工业区几个村民小组,分红多的村厂房多、土地少,发展后劲不足;分红少的有土地但没钱建厂房,创造性地实行连片开发,不仅节约了道路资源,使得原来必须要为各村民小组的工业区土地配套建设的7条路减少为3条,同时还腾出了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

  莲塘村拆旧修建的莲塘公园着力呈现“莲塘毓秀”的气质,形成“一带”“二湖”“八景”的景区,建设具有旅游文化特色、休闲活动等功能的旅游景点。

  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仔细探寻“张槎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无不体现着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

  新发展理念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地,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

  张槎在“三旧”改造中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对于佛山在破解当前发展中的各类困难和瓶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黄历,不是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创新思维。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多元共治——人人尽力方能人人享有

  置身于珠三角先发地区,佛山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早,也暴露得充分,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性的体会和认识也足够深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以及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佛山既有先人一步的优势,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挑战。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这是张槎样本给工业之城佛山的一大启示。

  海口村一度垃圾遍地,南北大涌像是一条“黑龙”臭气熏天,“没人敢到涌边去,都是蚊子窝”。借助禅城实施“河长制”打造亮点河涌的东风,海口村拆除排污陶瓷厂和临涌违建,腾出3000平方米土地,建设公园、绿地等休闲景观带,同时启动污水整治等工程,修复生态系统。明显好转的水质和优美的生态景观让村民感受到岭南水乡的幸福。一家上市企业也看中了海口村生态和空间优势,有意对海口进行整村升级改造。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佛山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过了“原始积累”时期的佛山人,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横向来看,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纵向来看,高于十几年前、几十年前。

  张槎敢于向“三旧”改造要空间的玄机,就在于将市民、村民普遍的、强烈的对优质人居环境和品质生活的需求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环,唤醒和凝聚他们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在上朗北区工业区改造中,上朗村对开发模式进行探索,通过集资或带资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开发进程,就是这种思维主导下的生动例证。

  这种多元共治、多元共享的思维,在张槎旧改,建设主题园区行动中,也得到完整体现。

  在主题园区建设中,张槎一改以往产业区与生活区截然相隔的工业园区模式,推动“三旧”连片开发,在产业提升的同时,实现公共配套、环境、社区服务的全方位提升,推动工业园区向“城产人文”融合的产业园区乃至产业社区转变。

  这样的产业社区中,工作与生活不再是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 产业配套与城市环境,更不再是有我无他的对立矛盾体。在这里,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与周边追求幸福生活的村民,脱离了所谓“鄙视链”的隔绝,成为千金难买、共享共荣的“好邻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惟其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不会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环节。


 

(信息收集:佛山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山俊才网® 版权所有
佛山人才网专注佛山人才,服务佛山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佛山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